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黑龙江省个税计算器>2019双鸭山社保计算器 | 双鸭山五险一金计算器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2019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也设为5000元。

年终奖计算公式2019

应纳税所得额=年终奖金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少于4000元)-800元

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超过4000元)×(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

1、劳务报酬所得在800元以下的,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2、劳务报酬所得大于800元且没有超过4000元,可减除800元的扣除费用;

3、劳务报酬所得超过4000元的,可减除劳务报酬收入20%的扣除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经营收入金额-(减除必要费用×经营时间)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

上述公式中的“减除必要费用”,当前个税税法规定为3500元,经营时间以月份为计算单位。

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不超过4000元)-800元

应纳税所得额=稿酬所得(超过4000元)×(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14%

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不超过4000元)-800元

应纳税所得额=特许权使用费(超过4000元)×(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不超过4000元)-8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超过4000元)×(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收入金额-财产原值-相关税费及装修费等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0%)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0%)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个人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除任何费用,以支付单位或个人每次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个人的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应纳税所得额=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0%)

偶然所得,以个人每次取得的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不扣除任何费用。以每次取得的该项收入为一次。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金额-起征点-速算扣除数)/(1-税率)

注意:公式中的速算扣除和与税率,对应工资个税税率表中的不含税级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意:公式中的速算扣除和与税率,对应工资个税税率表中的含税级距,与税前工资计算个税方法一致。

税前工资=应纳税所得额+起征点+各项社会保险金

减除费用:
0
平均每月:
0
应纳税所得额:
0
适用税率:
0 %
速算扣除数:
0
应缴税款:
0
实发工资:
0

2019双鸭山社保计算器 | 双鸭山五险一金计算器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9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原来是3500,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27日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维持一审时“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的规定,同时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数保持不变,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新增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2019/01/01后扣除)。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个税起征点2019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8年6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5000元。2018年8月底,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过渡施行,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说明:1、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 20 0
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说明:1、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四(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含税)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 不超过28,500元的部分 5 0
2 超过30,000元到90,000元的部分 超过28,500元至82,500元的部分 10 1500
3 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超过82,500元至250,500元的部分 20 10,500
4 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 超过250,500元至390,500元的部分 30 40,500
5 超过500,000元的部分 超过390,500元的部分 35 65,500

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相关推荐:

两会:建议引入“负所得税”,给低收入者财政补贴

  专线附加扣除是2019年初实施的个税新政策,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6项,很对人在申请专项扣除之后,都实现了个税零申报。看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取得的成绩。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引入“负所得税”,给低收入者财政补贴。

  个人所得税(下称“个税”)改革全面实施后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税负。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4个月共减税近200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

  为了进一步刺激低收入者家庭消费能力,全国政协委员金李在提案中建议,完善当前个税和低保制度,引入负所得税,即对月综合所得5000元以下的群体,根据他们的劳动所得和专项抵扣额度予以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或补贴,这部分奖励补贴先以发放记账记名的定向消费券的方式,来拉动消费。

  所谓“负所得税”是指以奖励的方式对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的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使低收入家庭的所得税税率为负。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如美国的“劳动所得抵免”、加拿大的“工作收入税收津贴”等。

  金李认为,随着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力减弱,消费能力对于经济增长愈发重要,尤其是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居民低收入家庭消费能力和意愿不匹配,而高收入家庭则边际消费倾向偏低,如何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是内需增长关键。

  他在提案中称,减税和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是经济下行时期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两方面均面临制度瓶颈。

  一是目前我国已实施的减税促消费作用有限,进一步减税空间不大。主要体现在新的个税改革对降低税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规模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由于税改前不缴或较少缴税,从税改的受益甚小。

  税前月综合所得在3000元至5000元人民币群体年减税额仅327元,能拉动的消费不多。税前月综合所得在5000元至8000元的中高收入人群从税改中获益较大,年平均减税额接近2000元。但这一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减税带来的消费增加仅为600元。即使税改以后,进一步通过减税来促进消费的空间不大。

  居民个税平均税负已经从7.3%降至3.4%,继续减税不仅难以有效促进消费,还可能弱化个税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根据测算,税改前个税使基尼系数下降6%,税改后则仅下降3.2%。

  二是现有制度对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作用有限。当前我国对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转移支付以“低保”制度为主,以其它救助救济为辅,额度偏低、覆盖面较窄。同时由于收入普遍提高,“低保”制度覆盖面持续下降。

两会:建议引入“负所得税”,给低收入者财政补贴 第1张

  2011年,城镇和农村“低保”覆盖人口分别为2277万和5306万,但至2017已分别降至1261万和4045万人。由此可见,“低保”制度对低收入家庭就业存在逆向激励。“低保”采用差额补齐,收入每增1元,补助减少1元,导致低保家庭没有更多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积极性。

  另外,诸多福利政策与低保资格挂钩,如经济适用房、水电气优惠等,也进一步影响低保户通过劳动来增加收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24% “低保”人口就业,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人口为40%左右。

  对此,金李建议完善当前个税和低保制度,引入负所得税,实现“低保”与“负所得税”制度的有效衔接,多渠道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提高转移支付政策的效能。

  他表示,根据国际经验,把补贴与就业状况或劳动收入挂钩,实施奖励就业的转移支付政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至少有22个发达国家或地区正在实施此类政策,成效显著。部分国家在个税制度框架下通过“负所得税”方式实施此类政策,即在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同时,以奖励的方式对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的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使低收入家庭的所得税税率为负。

  另外,西南财经大学甘犁团队的田野实验表明,基于“负所得税”理念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消费作用显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四川15县区七万户贫困家庭的试点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金李表示,引入“负所得税“的办法可以对个税改革,尤其是专项扣除附加申报系统的建立,为实施“负所得税”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建议对月综合所得5000元以下群体,一方面,根据他们的劳动所得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另一方面,根据他们专项抵扣额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贴,让这部分家庭的所得税为“负“。由于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远高于高收入群体,这些措施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将远远大于普惠的个税减税政策。

  金李表示,负所得税政策的实施对执行管理的要求较高,应尽量避免瞄准偏误、材料造假骗取补贴等问题。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申报、核查体系尚未完善,负所得税政策的引入,可先以发放记账记名的定向消费券的方式进行。

  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实施后确实为纳税人减了很多的个税,而未来相信会有完善的个税政策。了解个税政策、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请关注我们网站。

2019双鸭山社保计算器|2018双鸭山五险一金计算器,2017年公积金社保基数缴纳,农村个人养老保险退休金计算器,精确计算个人与企业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和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计算器。